全国首届“守护中国好水”活动走进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

夏日的草原像被揉碎的绿宝石,每一寸草叶都浸着水润的光泽,风拂过坡地,青草与水汽的清新扑面而来。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牧骑队员们演奏的马头琴悠扬,歌声清脆嘹亮,明快的节奏里满是草原儿女对“好水”的欢喜。7月26日至27日,全国首届“守护中国好水”启动仪式在科右前旗举行。
此次活动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生态环境科学专业委员会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文献信息与学术传播中心主办,中国水资源战略研究会、《水与生态(英文)》期刊、科右前旗人民政府、满族屯满族乡党委政府协办。活动旨在让公众知晓我国的“好水”水源地,促进全社会高度重视守护水源地。
现场人员共同观看乌兰牧骑队员的演出。贺心欣摄
随着主持人一声“启动”号令,现场领导们一同将手中清澈的水样,缓缓倒入台前象征“百川归流”的生态水台中,清水汇聚,顺着蜿蜒的水道潺潺流淌,叮咚的水声清脆悦耳,仿佛在诉说着草原与水的千年羁绊。
“水利万物而不争,科右前旗在水治理和水保护上做了很多工作。通过这次活动,有利于科右前旗水保护上一个新台阶,在水资源保护和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一条新的路径。”中国科学院生态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张文强说。
“守护中国好水走进科右前旗专家媒体研讨会”气氛热烈,专家学者们围绕优质水源保护与发展、科右前旗草原河流保护和发展情况、边境草原原生态旅游体验项目建设等各抒己见,为科右前旗的“好水”守护与利用献上满满智慧。活动期间,与会人员还来到科右前旗归流河镇白音居日合山吉祥泉采取水样。
“守护中国好水走进科右前旗专家媒体研讨会”现场气氛热烈。贺心欣摄
这份虔诚的敬畏与珍视,源于这片土地上流淌的生命之源,120条河流在1.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蜿蜒,像大地舒展的蓝色脉络。“你看这水,13.23亿立方米的总量里,11.66亿立方米地表水在河道里奔涌,3.71亿立方米地下水在草皮下滋养——这是咱科右前旗的命根子。”现场牧民陈金山语气里满是骄傲。正是这汪水,让1100余万亩草原保持着75%的植被覆盖度,让600余万亩林地郁郁葱葱,更让28万儿女的日子有了甘甜的底色。
“守护好这水,不只是科右前旗的事,更是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一环,‘六大行动’‘代薪休假’,就是要让守护水生态成为可持续的事,让清水既养草原,也福泽子孙。”兴安盟行署副盟长、旗委书记孙书涛介绍。如今在科右前旗,节水已成为全民共识,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体工程进度达到65%,荷丰农业水处理自动化技术提升项目已完成总进度50%,四类供水管网改造提升项目均已开工——每一滴从草原流过的水,都被精打细算地用在刀刃上。
好水是科右前旗高质量发展的底气,这底气来自科右前旗多年的积累。这些年,满族屯的山洪沟治理让汛期河水“听话”了,海勒斯台河的清淤让鱼虾回来了;80%的畜禽粪污变废为宝,90%的农田用上测土配方肥,农药少了15%,水自然更清了;还有那50多位河长,一年200多次巡河,走了近1000公里,每条河都有人“撑腰”。
保护得法,更要利用有方,科右前旗的好水早已名声在外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科尔沁王矿泉水——取自地下深层承压水,历经岩层数十年净化,富含锶等天然矿物质,口感清冽甘醇。如今,这瓶带着草原灵气的矿泉水已然成为推介科右前旗的“流动名片”,让更多人透过一瓶水,读懂这片土地对生态的坚守。“正是这股子纯净味儿、干净味儿,给了我们发展灌装矿泉水的底气和信心,现在借助京蒙协作的东风打入北京市场。”内蒙古科尔沁王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孙立强笑着说。
如今项目启动,“六大行动”让守护更有力,给水源地划“禁区”,截住污染源,时刻盯着水质,教大家护水,让好水带火产业,更让牧民当上“护水员”——巡河、禁牧能领钱,草原也能“歇口气”,这“代薪休假”真正暖到了牧民心坎里。企业循环用水,农田喷灌滴灌,家里换节水龙头,每滴水都用在刀刃上。
这水,曾滋养了草原的过往,如今,正带着“守护”的承诺,流向更清的未来——让120条河永远清澈,让草原永远葱郁,让科右前旗的好水既护得住生态,更富得了百姓,让科尔沁王矿泉水的甘甜,成为传遍全国的草原邀约。(贺心欣)
来源:科右前旗委宣传部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